欧洲安全架构加速重塑
欧洲安全架构加速重塑
欧洲安全架构加速重塑
5月下旬,欧盟委员会所属欧洲防务局在布鲁塞尔(bùlǔsàiěr)举行会议。
近期,俄乌冲突延宕胶着,美俄(měié)关系有所缓和,美欧分歧日益加剧。欧洲各国在防务领域迅速从依靠(yīkào)美国转向重新“再武装(wǔzhuāng)”,各方势力在台前幕后展开激烈角逐,欧洲安全架构在重重压力之下和内外张力之中加快重塑(zhòngsù)步伐。
在(zài)今年3月欧盟布鲁塞尔特别峰会上,欧盟委员会(ōuméngwěiyuánhuì)主席冯德莱恩高调宣布“重新武装欧洲”计划。5月27日,在布鲁塞尔欧盟理事会会议上,欧盟27个成员国批准上述计划,并于29日正式生效。冯德莱恩称,这是欧洲迈向(xiàng)战略(zhànlüè)自主的决定性一步。根据这项计划,欧盟将在金融市场筹集首批1500亿欧元(约合(yuēhé)1700亿美元)贷款,以支持(zhīchí)成员国振兴国防工业。这批贷款将向武器装备生产和技术(jìshù)研发领域倾斜,涵盖火炮弹药、导弹、无人机、防空系统、军用运输机、网络防御(fángyù)和人工智能技术。
分析认为,这(zhè)一资金分配导向(dǎoxiàng)排序,仍主要着眼于解决俄乌冲突导致的欧盟(ōuméng)成员国常规武器库存紧张的状况,其次才是备战“高端战争”。这仅(zhèjǐn)是欧洲各国重整(zhòngzhěng)军备的第一步。欧盟委员会总共要筹集高达8000亿欧元的资金,时间跨度涵盖未来10年。这预示着欧盟共同防务政策正由倚重美国及北约,转向谋求独立自主。
欧盟这一战略转折,还将在6月下旬(xiàxún)北约(běiyuē)海牙峰会(fēnghuì)上得到体现。面对美国(měiguó)总统特朗普“北约成员国防务(fángwù)开支GDP占比(bǐ)须提升至5%”的极限施压,经(jīng)北约秘书长吕特居中斡旋,5月14日的北约外长会推出2032年前防务开支GDP占比“3.5%+1.5%”的折中方案,前者属于国防和装备预算,后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(děng)与防务相关的支出。吕特希望这一方案能够在北约海牙峰会上正式敲定。欧盟及北约“欧洲支柱”出台庞大军费预算,不仅是(shì)特朗普直接施压、美欧关系摇摆不定乃至渐行渐远的必然结果,也是欧洲推进战略自主的重要举措,以及因应地缘变局的主动选择。
安全和防务(fángwù)成为欧洲各国(ōuzhōugèguó)的主要议题后,由谁主导防务领域建设随即成为博弈重点。老牌欧洲强国表现强势(qiángshì),希望将这场武装欧洲的联合行动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,纷纷加紧投棋布子。
欧洲政治共同体是(shì)根据法国总统马克龙2022年5月的(de)倡议而成立(chénglì)的机制,折射出法国引领(yǐnlǐng)欧洲安全走向(zǒuxiàng)的野心。5月16日,第六届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在(zài)阿尔巴尼亚举行,44个国家(guójiā)的首脑或代表出席。本次会议主题是“新世界中的新欧洲:团结、合作(hézuò)、联合行动”,显然意在为欧洲防务大联合搭台造势。此前的5月9日,马克龙与波兰总理图斯克在法国东北部城市南锡签署条约,加强两国在防务、能源等领域合作。法国承诺在核威慑领域与波兰进行合作,彰显出法国将核保护伞欧洲化乃至辐射至“对俄前沿”的意图。
“脱欧”的英国(yīngguó)则(zé)加速“借势”重新入局欧洲大陆防务。相较推动“脱欧”的保守党,英国工党政府处理对欧(duìōu)关系无历史包袱,可放手调整政策。5月19日,英国“脱欧”5年来的首次英国—欧盟峰会在伦敦举行,欧盟同意英国参与“欧洲再(zài)武装”贷款计划。根据计划,获贷款支持的军工项目,至少65%的零部件须来自欧盟或欧盟候选国(hòuxuǎnguó)、潜在候选国及与欧盟签署安全防务协议的国家(guójiā),英国即身居(shēnjū)其列。6月2日,英国发布新版《战略防务评估》报告,旨在确定未来几年国防优先投入(tóurù)领域和事项(shìxiàng),为英国分担乃至深度插手欧洲防务“背书”。
欧洲本轮强化防务(fángwù)一个重要的“晴雨表(qíngyǔbiǎo)”,是德国(déguó)这个经济实力强大的欧盟国家及北约(yuē)欧洲成员国(chéngyuánguó),正脱离本土防御和“克制主义”的传统防务政策和军事文化轨道,向欧洲防务引领者(yǐnlǐngzhě)角色转变。德国默茨政府上任伊始,即在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方面推出多项举措:改变以“债务刹车”为核心的财政政策,允许政府大规模举债投资国防,预计未来(wèilái)10年(nián)军费总投入将达约1万亿欧元。5月22日(rì),德国陆军(lùjūn)第45装甲旅开始进驻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(lìtáowǎn)的鲁德宁凯军事基地,全旅编制约5000人,预计2027年全部到位。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(jiéshù)以来,德国首次向海外部署大规模常驻军队。5月26日,默茨又宣布解除对乌克兰使用受援远程武器的所有射程限制,标志着德国正式跨越红线,成为继美英法之后第4个允许乌克兰攻击俄罗斯本土纵深的西方国家。
欧洲新崛起的中小国家也在(zài)争取提升自身影响力。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召开当天,东道主阿尔巴尼亚总理在红毯上单膝跪地迎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,引发外界热议。这从侧面折射出(zhéshèchū)意大利在欧洲事务上的权重不断增加。梅洛尼借助与特朗普“价值观相通”这一特殊(tèshū)关系,试图扮演有别于(yǒubiéyú)法德的独特(dútè)角色,主动表示愿成为欧美沟通桥梁,在欧洲安全议题上表现抢眼。地处欧亚之交的土耳其,则充分利用自身(lìyòngzìshēn)特殊身份, 扮演起美(qǐměi)俄、俄乌矛盾“调停人”角色。
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(sānguó)等(děng)北约东翼国家,则致力于以继续“拱火”俄乌冲突来提升自身话语权。6月2日,波兰大选经两轮角逐(juézhú)最终尘埃落定,更具民族主义色彩的纳夫罗茨基当选总统,预示着波兰将更加基于本国利益参与欧洲防务。5月29日,曾两次出任立陶宛总理的欧盟国防和航天事务专员(zhuānyuán)库比柳斯,公开(gōngkāi)响应(xiǎngyìng)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(dàibiǎo)卡拉斯的观点,明确主张乌克兰和英国应成为新欧洲安全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分析人士指出,欧洲“重振防务”仍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。目前(mùqián),欧洲各国外交和安全政策军事化(jūnshìhuà)倾向愈发凸显,且已成为政治分歧的(de)主要议题。这意味着欧洲安全架构正(zhèng)处于新(xīn)的“十字路口”:欧洲各国是继续强化和扩大防务同盟、维持与俄罗斯的长期战略对峙,还是及时止损、与俄罗斯达成全面和整体的和平?这考验(kǎoyàn)欧洲各国政府的政治意志和博弈策略乃至战略判断。
(来源:中国(zhōngguó)国防报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